作为行业“晴雨表”,本届体博会折射出不少行业困境。
东南网-晋江经济报5月22日讯(记者 王志前 文/图)
核心提示:从正大门走进本届体博会体育用品服饰专馆E1馆,赫然醒目地发现,李宁、安踏、特步、三六一度这四个品牌的特装馆分列两旁。精美的场馆装饰、琳琅满目的各种展品,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者拍手叫好。
然而,这片繁华的背后,却有着不小隐忧。在本届体博会上首次公开发布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2010-2011发展报告》指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体育用品行业开始进入行业调整期,从各大运动品牌企业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的业绩情况来看,受高库存、成本上升、净利润下降等的影响,行业增速逐步放缓。
体育用品行业未来路在何方?不少业内人士陷入了思考。
压力重重
体育用品业面临多方考验
据了解,自今年上半年订货会开始,内地体育用品行业竞争激烈,对不少公司盈利造成压力,众多企业为了减低零售渠道潜在库存风险而进行打折,减少尚未付运的订单。
订货数据的下滑,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现状: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体育用品行业迎来了全面调整。
这一现象其实从去年各大体育用品品牌公布的年报中就可见端倪。虽然,包括安踏、三六一度、匹克、特步等在内的几大体育用品品牌公布的销售额同比依然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已经由前面几年的年均20%甚至30%下降到了20%以内。曾经稳坐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头把交椅的李宁销售业绩更是同比下滑。
与营收增长幅度降低相对应的是各品牌开店步伐的放缓。
曾有业内人士把中国本土体育品牌前几年的成长称为“野蛮生长”,在这段时间里,门店数量的增加几乎成了众多厂商增加销售额或者利润的“法宝”。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业内人士开始发现,几大巨头在使用这一“法宝”时更为慎重了。
匹克年报显示,2011年匹克零售网点数目由2010年年底的7224家增至去年年底的7806家,净增长582家。分析人士注意到,2010年上半年匹克的门店数净增量就超过590家,这意味着2011年下半年匹克的门店数量就开始缩减。而此前,匹克曾披露,2012年门店数量将缩减为7000家左右。
安踏、特步、三六一度同样在2011年下半年开始就下调了开店速度。这种情况也与2010年时几大品牌都高调宣称进军“万店时代”形成了鲜明对比。
“店租成本越来越高,与之相比的则是单店销售业绩的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几大品牌在开店时考虑得会更加谨慎和全面了。现在他们会更加注重单店效益。”某业内人士用这样一句话道出了这一改变的背后根源。
订单数量下滑,开店速度放缓,在这两座大山之外,压在体育用品行业头上的还有一座大山:库存。
曾有业内人士戏言,即使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光是仓库里的积压货起码能供国内的服装销售企业卖上3年。鞋服行业库存积压问题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过去几年行业的高速发展,企业普遍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全行业投资过剩,产品供大于求。”关键知道体育咨询公司创始人张庆如是说。诚然,产品同质化、品牌附加值低等问题一直让本土企业饱受诟病。然而,一直以来,凭借着成本优势、渠道优势,本土企业也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张庆看来,如今行业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不冷静的“投资过剩”是最直接的导火索。“体育行业是期货制,企业对未来市场的判断至关重要,如果调高预期,增大产量,进行渠道扩张之后,最终因为各种因素,销售无法跟上,随之而来的就是衰退和调整期。”
- 2012-05-21体育用品业发布行业发展报告 将迎“二次洗牌”
- 2012-05-18晋江品牌主打奥运概念 安踏"冠军龙服"正式亮相
- 2012-05-18晋江企业精彩亮相北京体博会 二次创业振士气
- 2012-05-09时尚外形成运动品牌新风向 泉企扩展女子市场
- 2012-04-18大品牌接二连三关店 新店扩张模式触及"天花板"
- 2012-04-11体育用品业三足鼎立 泉州军团崛起国际品牌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