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应错位发展”
按此前规划,到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国家发改委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认为,《决定》发布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不过,上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上和地区上,发展都不均衡。比如东南沿海各省市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区,近年来,面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增长放缓、竞争加剧等挑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为领先,而中西部较弱。
该专家认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次重大机遇,它的发展将会改变发展格局,是加快一个地区发展,增加一个地区财富的一次重要的机遇,从中可能诞生一些新的企业。
“但是,目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地区的经济基础、水平和结构不同,发展战略性产业要分层次,错位发展,像北京、上海这些地区,要在原创、关键技术方面下工夫,而一般经济水平的地区要转化技术,产业链条配套发展。二是,不能忽视传统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可以生产新兴产业。”上述专家说。
“有些产业,如电动汽车前期基建研究投入巨大,核心专利和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产业化成本非常高,缺乏规模经济,仅靠市场自发作用,发展困难很大。这时就需政策倾斜,前期政策扶持非常重要。”上述专家说。
国家发改委4月曾透露,各地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省市领导亲自挂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同参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架构。
罗军提醒,这种架构是和中国的国情分不开的,有利有弊。一方面,政府主导,主要领导人挂帅,能够体现出政府对这一项目的重视,增强社会的认同,同时也便于调配资源。但是另一方面,行政权力的干预,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一些领导不一定就是行业的专家,所做决策有可能不那么专业和科学。这方面应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