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截至5月24日首次公开发行(IPO)在审企业情况表,北京恒信玺利珠宝(下称恒信珠宝)的IPO申请已被受理。公开信息显示,北京恒信玺利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是在2012年1月在北京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准备上市相关工作的。
北京恒信玺利珠宝网站的信息显示,恒信珠宝成立于2000年,旗下拥有珠宝品牌HDP、婚戒品牌I Do、电子商务平台Ooh Dear 三大品牌,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为李厚霖。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恒信珠宝第一次申请IPO。公开资料显示,恒信珠宝的上市申请曾于2011年3月被受理,当年9月被撤回申请;此次卷土重来,其保荐机构也由原来的平安证券变更为中信建投。
中国网财经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虽然恒信珠宝二度冲击IPO似是做了万全的准备,但鉴于珠宝行业本身在中国发展不规范、且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加之最近两年来上市珠宝企业质量问题、财务问题等接连爆发,拟上市企业又屡战屡败,恒信珠宝的IPO之路或许不是一片坦途。
保荐商变更猜想:平安证券劣迹斑斑 难托重任
根据证监会信息,恒信珠宝系二次申报IPO,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申报IPO,恒信珠宝的保荐机构由原来的平安证券,悄然变更为中信建投证券。
拟上市企业在二度冲击IPO时更换保荐商已不鲜见,或者可以说,更换保荐人成为一些企业二次上会前的“必修课”。更换保荐商的最主要原因不外乎追求知名度更高、规模更大的券商,因为相比之下,这些券商保荐的“质量”更高。
自IPO重启以来,平安证券一直是“保荐大户”,但也因此种下诸多“恶果”:从胜景山河造假上市被否,未经许可擅自修改爱尔眼科、华测检测的招股说明书,再到贝因美因高新技术资质造假而被处以罚款,一桩桩隐瞒、违规操作甚至造假事件,无不折射出平安证券在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暴露出的致命伤。
此外,创业板中近半数平安证券保荐的公司业绩出现了变脸。根据媒体统计,创业板316家上市公司中,2011年年报业绩同比出现下滑,即变脸的公司共有88家,其中由平安证券保荐的有17家,占到五分之一;而整个平安保荐的创业板公司共为39家。
与拟上市公司直接相关的平安证券投行部也在去年遭遇了重大变故。2011年8月底,市场就传闻“平安在上海的投行人员二三十人全部都要走光,一部分去第一创业,一部分到华林。”随着众多上市公司发布更换持续督导保荐人的公告,传言得到证实。
如此看来,恒信珠宝在二度冲击IPO时更换保荐商,似乎是个既明智又无奈的选择。
珠宝行业乱象:财务造假层出不穷 质量问题集中爆发
纵观珠宝行业本身,其在中国还不够发达:目前我国人均珠宝消费水平由2000年的10.2美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18.8美元,而与发达国家比较却仍属偏低,2009年美国和日本的人均珠宝消费额达154.7美元和89美元,分别为中国的8倍和5倍。目前国内高端市场,主要被蒂凡尼(Tiffany)、卡地亚(Cartier)等国际珠宝巨头所垄断,而国内亦诸多中小零售商穷追猛赶,处在“夹心层”的恒信珠宝处境可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另外,国内珠宝行比较零散,没有较为完整的系统,所以容易造成资金分散;此外,安全保管、防盗问题都需大量资金,而珠宝行业资金流通缓,但资金数目大,很容易引发公司内部个人卷款逃跑问题。
以我国珠宝饰业首家股份上市企业西安达尔曼公司为例,该公司于1996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3年,公司主营业绩由2002年的3.16亿元下降到2.14亿元,亏损1.4亿元,每股收益为-0.49元。同时出现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涉及人民币34530万元、美元133.5万元;出现重大质押事项,涉及人民币51843万元。中国证监会从2004年6月3日起对该公司“涉嫌虚假陈述行为”进行立案调查。随之而来的是公司股价骤降,2005年3月,该股被终止上市。而实际控制人许宗林早在2004年初就已经携款逃往国外,给公司留下了巨额债务。
除了已退市的达尔曼,2010年和2011年,阮仕珍珠因涉嫌财务造假、千禧之星因将加盟店收入归为批发收入粉饰财务报表,首发申请均未获证监会通过。2011年5月,CC卡美珠宝决定撤回其在美国的上市申请,撤回上市申请的理由是由于市场环境的恶化。2011年6月,原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福麒国际无奈摘牌退市;其原因是因为该公司年报因有问题而遭到会计师的拒绝签字。
此外,已上市的珠宝企业日子也不好过。2011年12月,备受瞩目的周大福在香港上市首日便跌破发行价,市值一日之间蒸发120亿。近期德银发表报告,将周大福全年盈利预测下调3.8%至63.02亿元,原因是消费气氛疲弱。
此外,质量问题也成为了上市珠宝企业的一大隐患。2012年4月,老凤祥先后两次出现在陕西和山西质检局通报的贵金属质量不合规“黑名单”上;2010年底,周生生被媒体曝出18K金手链含金量不达标。
一系列问题犹如阴云般笼罩在珠宝行业,恒信珠宝选择此时冲关上市,前途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