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行重灾区:踩雷占比七成
不同银行在产品风险管理、收益水平高低的差异也值得投资者注意。从发行银行看,上半年中资行到期产品数是264款,占比51.06%;外资行253款,占比48.94%,两者旗鼓相当。但纳入统计的外资行仅有东亚、花旗、汇丰等11家,而中资行则有15家,覆盖了从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零收益或未达预期最高收益名单中,外资行共有13款,占比25.49%;中资行共有38款,占比竟高达74.51%。(见图3)
在中资行中,中国银行(2.82,0.01,0.36%)的产品是“重灾区”,有19款产品未达预期最高收益率。譬如,6月到期的产品中就有5款中招。
2012年搏·弈BY12067-V(人民币汇市争锋)原先预期最高收益为5.40%,实际收益率是2.00%;前述搏·弈BY12105-V(人民币金上加金)预期最高是4.00%,实际仅获得1.50%。其他中资银行中,广发银行(微博)和光大银行(微博)(2.84,0.03,1.07%)也是榜上常客。
另外,为全面比较中外资行在结构性理财上的实力,从上半年新发行的产品看,数量方面两者相差并不远,外资行是365款,中资行334款。但从预期收益率看立马见分晓,以预期收益率达到6%或以上的产品为例,外资行共有90款,占比为24.66%;中资行仅有可怜的4款,占比微不足道。
中资行预期最高收益第一的是广发银行发行的“欢欣股舞”2012年第八、四期一篮子股票挂钩型人民币1年期产品,达8%;外资行中最高的则是星展银行的“股得利”系列1215期12个月人民币结构性投资产品(12个月),最高18%。
在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看来,中资行发展结构性产品,还应在打造结构化设计及金融工程团队,提高结构化理财的拆分平盘和产品设计能力,IT系统建设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