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告,聚能控股此次减持的方式是大宗交易,成交价为9.31元/股,成交量是600万股,成交金额达5586万元。减持后聚能控股仍持有大东南2115.78万股,占总股本的4.54%。而此次减持后聚能控股还差16.69万元就可以完全回本了。
而大东南历次大宗交易记录显示,2011年7月28日确有一笔大宗交易,卖方营业部是西南证券[9.98 2.67% 股吧 研报]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庆春东路证券营业部(简称“西南证券杭州庆春东路营业部”),从时间、成交价与成交量来看,此笔交易乃是聚能控股所为。
引人注意的是,在大东南的历次大宗交易中,西南证券杭州庆春东路营业部均以卖方身份出现,且在15家卖方中交易次数最多,共达7次,时间集中在2011年6月22日至2011年8月9日期间,一共卖出大东南股份3880万股,成交金额共达3.70亿元。其中2011年7月28日以后的交易共3笔,累计成交量达2100万股,成交金额共达2.04亿元,且成交金额最高的一笔交易达13552万元。
由于聚能控股在2011年7月28日(其所持大东南股份上市发行限售解禁当天)减持大东南股份后持股比例变为4.54%,低于5%,因而往后的交易并无义务向大东南作出说明。
蹊跷的是,上述由西南证券杭州庆春东路营业部进行的2100万股大宗交易与聚能控股减持大东南后的2115.78万股相差无几,且2010年还是大东南二股东的聚能控股在2011年时已淡出大东南前十名股东的视域。而2011年末,大东南第十名股东是持股1.66%的中航鑫港担保有限公司,其持股总数为1000万股。因此,不难推测,聚能控股至少卖掉了1115.78万股的大东南股份。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发现,2011年7月28日以后的8月2日至当年12月27日,大东南总共出现了14次大宗交易,平均成交价格是8.34元/股。按此价格计算,如聚能控股减持后确有在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出售大东南股份的话,那么其至少从大东南中套出了9305.61万元的收益。
上市业绩渐下滑
从上市年限来看,大东南属于A股中比较年轻的一家上市公司,如上述大股东套现的现象并没有盛行。不过有趣的是,从战略与经营的角度而言,其谋求上市的时间胜过上市后业绩持续利好的时间,前者用了6年,而后者只有3年。
2002年7月12日,大东南在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申请获得证监会批复,但后来没有完成上市发行;2004年6月23日,大东南A股首发成功过会,但到2007年6月11日,证监会对大东南的首发申请给予“不予核准”的决定,也就是大东南于2004年IPO过会后在2007年遭到否决。
直至2008年4月11日,大东南第三次IPO再次成功过会,并于2008年7月28日挂牌上市。
前述大东南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02年没在香港上市是受到欧亚农业造假危机的影响,2004年那次是因为国家进行了三年的股改。”
从公开的年度报告来看,大东南上市后前三年的业绩一直表现不错,但后三年则慢慢出现了滑坡。
2008年至2009年,大东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971.22万元和5346.38万元,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3.17亿元和10.76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4305.56万元和5682.22万元,三项财务指标基本呈持续攀升之势。
2010年至2011年,大东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744.3万元和7922.85万元,还能保持增长,但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4.07亿元和12.30亿元,下降12.58%,营业利润分别为1.25亿元和2224.41万元,下滑82.16%。这三项财务指标在2012年上半年同比均出现下滑,下滑幅度分别为22.11%、30.78%和58.82%。
另外,大东南曾在其2012年半年报中表示,受国际、国内行业经济下行影响较大,募投项目尚处建设期,尚未显效,预计 2012年1-9 月公司经营业绩比上年同期会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