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交强险业务连续多年亏损,但市场人士认为,交强险业务因为涉及民生所以不太可能贸然涨价。
保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交强险未能摆脱亏损困局,36家保险公司仅有3家盈利,整个行业五年半累计亏损高达173亿元。缘何巨亏5年半,险企突然一朝集体出来喊苦?交强险费率水平是否需要提升?
对此,多位市场人士表示,按照目前亏损的格局,交强险有必要提高费率水平来保证保险公司不亏损。但由于交强险是制度层面且涉及民生的问题,涨价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值得关注的是,交强险是“假盈利”还是“真亏损”恐怕还得细究。多位市场人士称,目前交强险市场经营的原则是“不盈不亏”,保险公司“盈利反而不得利”,因此会倾向于“亏损”。由于经营费用等项目存在监管漏洞,交强险账目或成为其他费用的转移地。
市场人士建议,交强险经营“不盈不亏”的前提,应是让保险公司节约控制成本,而不应该成为管理黑洞。在目前价格难以提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剔除财产保障、政府补贴形式进行改善。此外,以目前的基准保费作为定价上限,由保险公司自行确定价格下限,让保险公司和消费者都可以具有市场选择权,改善保险公司的业务结构,提高保险公司的成本节约意识。
所谓交强险,是中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太平财险1亿费用未列去处
保监会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交强险经营亏损92亿元,其中,承保亏损112亿元,投资收益20亿元。2011年交强险共承保机动车1.14亿辆次。保险责任已到期的保费914亿元,保险责任未到期的保费增加69亿元,赔付成本749亿元,赔付率比2010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经营费用277亿元(含营业税55亿元,救助基金20亿元),费用率比2010年降低0.2个百分点。
多位市场人士指出,尽管交强险报告中有经营费用的财务科目,但是对于费用的使用,存有监管漏洞。
根据统计,在14家交强险规模超过10亿元的保险公司中,费用率居高的公司分别为太平财险、天平、华安保险,其经营费用与已赚保费的比例分别为41.82%、41.16%、37.5%,高于30%的平均水平。
一位财险高管称,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费用率会处于较高水平。比如同样的办公场地租赁成本,但是保费比较少,或者一些新开的机构,业务还未开展开来,费用率会更高。
但另一种可能性,或是其他费用转移到了交强险账目当中。在交强险报告中,所涉及的经营费用分为两大类,一是专属费用,这块费用是直接经营交强险的费用;另外一块为分摊费用,比如一些经营成本涉及商业车险以及交强险,则经营费用会按照获得的保费比例分摊至交强险中。但这部分费用比例在监管上很难鉴定。
从具体的交强险报告中,各家公司的经营费用中,专属费用和分摊费用所占的比例差异性很大,且报告口径也存在一些差异。值得一提的是,有公司在报表当中存在一些费用去处不明等问题。
以太平财险为例,其交强险的专属费用为2.78亿元,其中手续费0.27亿元,营业税金及附加0.77亿元、救助基金0.27亿元、保险保障基金0.11亿元,四项费用合计占专属费用的51.08%。而另外一半的费用(1亿元)并未详细列明去处。而去年太平财险亏损1.1亿元。太平财险相关人士称,这是按照统一口径来报告的。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称,交强险制度设计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前端政府定价、后端公司经营的“不盈不亏”的原则,使市场上本来好的保险公司也甘于“堕落”。如果行业整体盈利意味着保费要降低,所以保险公司反倒更加倾向于“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