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冲击过后,在调控政策下,国内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日益突出,金融系统性风险隐患倒逼金融改革加快推进。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和专家认为,目前国有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的垄断尚未打破,金融改革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行业对民资开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空间。
症结 金融资源分配不均推升风险
随着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以及银行业务“表内”向“表外”转移的意愿增强,在金融行业混业经营加速的大趋势下,其系统性风险备受关注。
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当前,金融资源分配不均是导致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正因为金融市场层次较为单一,即便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保持在13%左右,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渗透和支持能力也比较薄弱。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制造业中小企业占中小企业总量的90%以上,能从银行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仅占10%,80%以上依靠自筹资金或民间借贷解决。
全国工商联在提交的大会发言中指出,当前,以村镇银行为主的中长期金融服务体系,以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为主的短期金融服务平台,以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主的临时金融服务渠道正在兴起。虽然民间资本数额巨大、动态活跃,但总体上,民间资本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参与度仍然不深、影响力依然有限。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依然“少而弱”,尚未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而与农民需求相配套的服务体系又严重滞后。
“鼓励民资进入垄断行业,落实起来还不是那么容易。比如金融领域,政策要求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者出资人,至少要有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持股比例也有要求,这个规定意味着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办村镇银行,必须依附于商业银行。”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温州市市长陈金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