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谋划
“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代表
打造首都经济圈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建议尽快制定规划,统筹首都经济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健全利益决策和协调机制。
打造首都经济圈,有利于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目前三省市发展缺乏完善的协调机制,缺乏企业跨地区转移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功能定位、产业链条、资源整合、空间布局、人口分布等方面不统筹、不协调、不互补;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首都辐射带动作用,经济圈不仅能履行首都职能,还能成为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主流形态,使之成为国际重要的经济、金融、商贸中心和跨国公司的控制中心;有利于释放首都资源优势,提高人口布局和产业配套环境,以及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本报记者 王明浩)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代表
长江中游区域联动
目前,加快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产业联动不够,城市群内基础设施不完善、有效配套和衔接不够,公共服务对接不够紧密,资源共享程度还不够高等。
建议推进产业大对接、交通大联网、市场大统一、创新大驱动、生态大保护、公共资源大共享、城镇化改革大试验,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等制度壁垒,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城市群内应强化分工协作,构建紧密的产业链,打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组合拳;加强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对接合作,打造区域公共服务共享区。建议国家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纳入相关规划,建立高效的协调推动机制,并给予政策支持。
(本报记者 欧阳洁 付 文)
江西九江市市长殷美根代表
打通长江中游城市群“经脉”
中游畅则长江畅,中部活则全国活。长江中游有37个地级市,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重在打通“经脉”:加强区域内各类各层次规划的衔接配套,逐步构建长江流域一体化规划体系;实现体制机制相融,逐步健全一体化协作机制,建立扶持、优惠、激励政策“共同体”;实现基础设施相连,切实加快以高速公路、铁路、港口为重点的沿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破行政区划界限,采取“投资金、带项目、携产业”等形式跨区域合作共建开发大平台;实现产业相接,依托各地特色主导产业和资源比较优势,加强产业的协作与配套,打造参与全国乃至世界产业分工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形成长江中游中部地区产业密集带和城市密集带。
(本报记者 吴齐强 魏本貌)
天津宁河县委书记李树起代表
融入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首先要科学规划统筹,其次要做大做强总量,没有总量百姓就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最重要的是兼顾长远,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环境,环境不好就没有发展竞争力。
以宁河为例,紧邻滨海新区、天津城区和曹妃甸,我们借势滨海新区发展,主动融入城区,借助唐山钢铁优势,做大做强经济。虽然经济总量不是很大,但是我们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宁河的七里海湿地是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京津唐三个大城市几何中心,对华北地区大环境至关重要。我们优先生态保护,出台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2008年起投入七里海湿地保护资金20多个亿,使七里海的水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改善,重现芦荡茫茫、百鸟云集。应该看到,区域发展要讲科学分工,保护好生态也是对区域发展的贡献。
(本报记者 朱 虹)
江苏省交通厅厅长游庆仲委员
城乡交通统筹布局
近年来,我国农村道路建设得到大力推进,绝大部分行政村都通了公路。然而,由于受道路通行条件、交通配套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公交线路较少、覆盖面窄,一些人不得不选择乘坐农用车、摩托车、货车等安全保障较低的机动车出行,导致致人伤亡的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不断发生。建议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改善农村交通出行和交通服务条件,保障农村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城乡群众。今年江苏省提出,除岛屿村外所有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实现100%,新增100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全省镇村公交开通率达到43%以上。
(本报记者 申 琳)
河南三门峡市市长赵海燕代表
协调推进“黄河金三角”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在区域合作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缺乏支持该地区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缺乏国家层面的区域合作协调推进、跨省行政区划让合作遇到“天花板”。建议编制批准金三角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允许区域内城市共享国家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等支持政策;建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指导委员会,研究解决示范区建设中出现的重大政策性问题;鼓励跨省合作先行先试,建议国家在黄河金三角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作、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方面,突破行政壁垒,专题给予研究支持。
(本报记者 王汉超)
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经纬委员
设立潮汕新区
潮汕地区有“侨乡”美誉,遍布世界的潮汕籍华人华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是首富,“潮人”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4个经济特区中,汕头却远远落后,经济总量在广东排名也靠后。汕头设立特区的初衷,是充分发挥港澳台侨中潮籍企业家的作用,但潮汕地区分为3个地级市,海外潮籍人士和社团回到家乡,往往找不到对口的“主心骨”,难以实现海外资源的整合利用。建议在潮汕3市同城化的基础上,借鉴天津滨海新区模式,设立潮汕新区,把汕头特区范围扩大到潮州、揭阳,在潮汕地区形成合力,增强香港及海外华侨凝聚力,带动粤东地区整体发展,构建广东经济新增长极。
(本报记者 尹世昌)
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行长杨小平代表
设立北部湾金融改革试验区
在北部湾建立金融改革试验区,深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将推动北部湾加速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增长新一极。
建议完善金融组织和市场体系。鼓励中国—东盟国家互设金融分支机构,并适当降低东盟金融机构准入门槛;支持东盟资本发起设立或参股组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建立银行间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交易市场,推动人民币在东盟的区域化进程;建立基于跨境金融合作的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东盟国家企业到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交易。
(本报记者 庞革平 谢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