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种产业都有发展的空间,重要的是“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
——编 者
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代表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抓产业、上项目是哈尔滨实现跨越赶超、缩小差距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哈尔滨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如果放在全国大格局中考量,哈尔滨发展还比较缓慢。哈尔滨地处内陆沿边地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就经济发展环境而言,哈尔滨是落后的。如今,哈尔滨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推进产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专门制定出台强化行政问责和整治涉企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的规定,查办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225起、问责公职人员399人,政府的依法行政、主动服务、文明执法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产业强则“体强气壮”,产业弱则“心虚气短”,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抓产业的思路更清晰了、导向更明确了、措施更有效了、基础更坚实了。
(本报记者 袁 泉)
辽宁辽阳市市长王正谱代表
城镇化不另起炉灶
城镇化不能搞大跃进,要因地制宜,把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好,进行统一的科学的发展规划。
把城市的房地产搬到小城镇不是城镇化,轰农民上楼更不是城镇化。离开了人的城镇化、特色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镇化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不能建新城镇,忽略了农村;要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靠产业集聚人、拉动城镇发展;要和现有的新城镇建设、城中村、城边村改造结合起来,尽量不另起炉灶;要和人的城镇化结合起来,保护好农民的利益,配套好各种社会保障措施,严防农民“被上楼”,防止他们拿到补偿金后,没有工作,坐吃山空,成为新的城市贫民。
(本报记者 何 勇 朱 虹)
广东江门市市长庞国梅代表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目前,发展实体经济碰到不少问题,主要是融资难,据有关机构调查,江门市中小企业借款信贷中,来自金融机构的只有1/3,2/3靠民间高息借贷,利息高出国家规定的5—9个百分点,金融风险高,存在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也存在,建议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希望国家出台更多、更具体的政策,形成包括财税、金融、就业、创新等综合政策体系。另外,在发展大企业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离不开中小微企业,江门市99.8%的工业企业是中小微企业,带动就业人数占全市劳动力的七成。
(本报记者 李 刚)
安徽铜陵市委书记宋国权代表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安徽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拉动安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在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开始发挥重要作用,铜陵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成员。建议加强对经济薄弱或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和市场规则的均等化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各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引导产业科学有序转移,带动原来向东部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回流,使得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有优质人力资源保证。
(本报记者 何 聪 朱 磊)
河北承德市市长赵风楼代表
将旅游业作为战略先导产业
目前,全球旅游重心正在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建议把旅游业作为战略先导产业。首先,发展文化旅游业是稳增长、扩内需的有力支撑,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6100美元,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其次,发展旅游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不仅可以带动服务业上水平,还能突破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推动农业、工业的优化升级;再次,发展文化旅游业是惠民生的有效途径,旅游业关联109个行业,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
(本报记者 李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