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保险> 行业动态 > 正文
平安银行20多万存款被误导为华夏人寿保险 利益链曝光
money.fjnet.cn 2013-03-18 10:35   来源:中国商报权益导报    我来说两句

退保难源于整个利益链条

保险公司为什么在银行内销售保险屡禁不止呢?一位曾经从事保险推销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保险公司能在银行搞误导销售的原因是他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关系。而且在保险公司、业务员和银行之间形成了一整条利益链条。”

此外,该业内人士还强调,保险本身不是坏东西,惟一的坏处就是被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业绩而过度炒作了,在利益驱动下,银行内销售的保险就难免变味。首先是在银行内每销售一份保单就要给银行所销售保费约7%的中间业务费用;二是每份保单都会被银行工作人员收取4%的费用,叫小账;三是银行网点负责人还要按保费的3%私下里要“孝敬钱”;四是业务员的提成一般第一年为30%、第二年20%、第三年10%,第四年开始就有保险公司其他人员负责催缴保费,提成也就没有了。这还不算保险业务员请吃饭买礼物所花的费用。另外,网点负责人收取“孝敬钱”的多少直接成了保险公司入驻银行的惟一条件,谁给得多就说谁家的好,领导派哪家保险公司的任务就卖哪家的,还有哪家保险公司给的小账多也是保险公司能否入驻银行的另外一个条件。

从这位业内人士的揭示中不难看出,为什么银行会纵容保险业务员在银行内穿着银行工作服销售保险了,因为银行也是这个利益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可以拿到利益分成,这也是为什么银行不会真正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如果要退保的话,那肯定就涉及到这个链条上的很多人,他们是要往外拿钱的,所以推诿扯皮搪塞等现象就出现了,消费者退保维权就会难上加难。

就保险公司在银行内误导销售的问题,本报将继续关注。

保单签字成焦点 销售误导谁担责

2009年7月29日,是钟女士无法忘记的一天:这天她做出了一个令她“头上顶了3年雷”的决定:在北京深发展银行(现为平安银行)为丈夫购买了一份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夏人寿)北京分公司的“华夏同庆两全保险(分红型)”,年交费79600元。钟女士是如何发现这是一个“雷”的呢?

今年8月12日,钟女士去华夏保险公司办理保费自动垫缴时被工作人员告知如果继续办理这项业务不但会影响收益,还必须向保险公司支付高额利息。钟女士顿时傻眼了,这与当时业务员的承诺完全相悖,实在令她无法接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009年7月16日,钟女士到深发展银行北京分行存款,却被华夏人寿的业务员郭某推荐了一款分红保险,郭某和银行理财经理殷某都称这款保险与银行理财产品比具有非常大的优势,5年期缴产品在缴费3年后,剩下的2年可由保险公司办理自动垫缴保费,到10年期满补交即可,保险效力不变,并且保险收益不会低于5%,10年后可以累计拿到50%左右的收益。直到钟女士去办理自动垫缴的时候发现收益还不到1%,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她找到深发展银行,当时的理财经理殷某告诉钟女士,入保的时候确实和华夏人寿郭某向公司的渠道经理于某反复确认这两点没有问题后,才放心销售,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问题。于是钟女士找到华夏人寿,该公司王经理告诉钟女士,郭某已经辞职了,要想退保必须提供业务员夸大收益的证据,否则不能退保,而且银行理财经理的证明不能算。

此外,钟女士还告诉记者,当时办理保险的时候,华夏人寿的操作也是违规的,因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都是庞先生,但保险单据的签名全都是由钟女士代签的,而并非庞先生本人所签。

华夏人寿的邱经理确认了这种情况,并表示当时确实不是庞先生本人签的字,而都是由钟女士代替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庞先生所签,但公司电话回访记录表明,庞先生当时也在电话中确认是自己签的名字。这种代签字的合同是否有效虽然值得考虑,但明明不是自己签字的保单为什么却承认是自己签的字呢?

责任编辑:editor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