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二: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研究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这意味着,户籍改革将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
城镇化的核心就是人的城镇化。要实现人的城镇化需要推进一系列改革,其中户籍改革是最大难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陶然表示,居住证制度可以作为户籍改革的突破口,目前需要的改革是让更多流动人口拥有城市户口,居住证制度的实行是向这个方向迈开了一步。
2010年5月,国务院就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今年两会期间,公安部副部长黄明透露,公安部带头起草的《居住证管理办法》已经上报国务院,公安部将建立实施居住证制度,使长期在城市并连续居住、参加社会保险的流动人口公平公正有序落户。
其实,户籍改革已经提了很多年,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户籍改革之所以如此敏感就是因为附着其上的教育、医疗、就业等福利,而居住证的含金量也正是附着在居住证上的各项公共服务。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下一轮增长的新引擎,这已经成为各方共识,但要避免误解城镇化。”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 “城镇化的一个要点应当是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城镇化最基本的经济要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何宇鹏也认为,今后可以通过实施居住证制度,梯度赋权,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实施居住证制度,要固化农民工已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按居住证持有年限,逐步增加未享有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居住证持有到某年,无论落户与否,即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基本公共服务。”何宇鹏说。
事实上,目前上海、深圳等城市已开始实行居住证制度,并把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社会保险、考驾照、办理住房手续等功能纳入其中。不过,有专家也提醒说,居住证制度实施起来也很有难度,因为这项改革对应的是城市政府应给流动人口提供的一些基本公共服务,比如子女就学或住房,这是需要政府财力支撑的,地方政府究竟能否提供这些服务很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