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金融街论坛”在北京召开。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在论坛上表示,浩瀚的数据不去挖掘、不去分析,是中国银行业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王洪章:
吴晓灵行长批评了我们半天,等我发言的时候她走了。
中国银行业在座的都知道,2005年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革,特别是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我们建设的全面性、彻底性不亚于我们目前发达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他们所设定的法人治理结构,当然也有一些形似神不似的问题,但是就结构来讲我们非常健全。经过8年的改革,中国的商业银行风险防控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和过去比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现在经过8年的改革,如果还在面上普遍上存在晓灵副行长,她也是我的老领导,存在她讲的这些问题的话,我看我们商业银行确实应该到了一个反思的时候,需要重新设计它的经营模式的时候。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把它研究透。这些问题有些问题是存在的,但是有一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运行的轨迹我见得会产生多大的风险。即使有一些政策上的调整,比如存贷比,比如取消规模,比如保本理财产品可以进到我们的资产负债表里面去,比如要限制同业相互存款,我觉得这可能都不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对于一些产品,对于一些业务风险敞口问题。事实上对于最近几年创新的一些产品,创新的一些业务,银行已经开始设计并且实施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程序和措施,而且已经列入到系统管理的范畴,至于政策上的问题我觉得是需要研究的。但是我想我们一行三会的监管,我感觉我们现在的监管绝不亚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监管水平。正式规则规定的,正式文件颁布的必须执行,即使没有文件规定,没有规则限制的,打一个电话,这个事情你不能办,那商业银行也不能办。
我觉得中国的监管部门我觉得比国际上的监管部门可能要严厉得多。但是有一点,白色国际监管部门温和得多,就是罚款。商业银行罚款,罚了我们还不是伤筋动骨,还不像证监会最近罚光大证券(9.18, -0.11, -1.18%)五六个亿,一般罚商业银行比较少。但是周而复始的经常性的监管的要求,监管的规则,监管的通知,这些我们商业银行是必须遵循的。正因为有了这些自律的意识和行为,监管的连续性,使我们商业银行现在的产品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业务发展能力走到这一块,总体上我认为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的。当然有些理论上的问题我们可以探讨,比如说期限错配,我自己感觉到,在银行经营这个问题上没有期限错配这个问题。银行本身就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这么一个特殊金融机构,它的活期存款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的会长期积累一部分,这一部分是长期的,可以长期使用。如果完全按照活期存款,那这个银行就不用办了,就办成投资就行了。比如每个理财产品的对应问题,理财产品每个产品的对应是很困难的,你要把它组成一个资产池,完全可以做到像监管部门对于银行的要求,发放的理财产品,要和发放的产品对应,那组成一个资产池,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我想这些业务上的问题和操作上的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来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