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更改的整体上市第四步
中国重工9月1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其拟向包含关联方大船集团和武船集团在内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22.08亿股,发行价不低于3.84元/股,募资不超过84.8亿元,其中32.7亿元用以收购大船集团、武船集团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及资产;其余资金将分别用于军工军贸装备和军民融合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大船集团是我国‘海军舰艇的摇篮’,研制导弹驱逐舰等多种大型水面舰艇;武船集团主要从事水面、水下军用舰艇及辅助舰船制造。”中信建投9月11日第一时间发布研究报告称,此次注入后,上市公司形成以军品为核心的5大产品布局,成就名符其实的中国海军第一股。
此外,外界对于注入资产与或将进行的航空母舰制造和维护更进行了大胆预测和想象。
“如果未来海军再建两艘航母,中国重工将来的航母建设收入将增加400亿,其每年的维保收入将达36亿,对于像中国重工这样航母建造公司来说,航母收入才刚开始。”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指出。
“这个结果是我们之前能想象的。”上述接近中国重工的知情人士透露,军工资产是中国重工集团资产的“王牌”,但早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核心军品业务不得进入上市范围,因此便将有关军民资产分线管理,将核心军品业务剥离转移后,仅保留军民通用的船舶分段制造和舰船配套业务上市,“没有想到的是,军工资产获准上市的政策来得如此之快”。
据记者了解,中国重工制定的资产整体上市规划中,原有的第四步资产注入并非如今的军工资产。军工资产注入步骤的调整,是在2013年4月末临时加速上马。
中国重工获取军工资产注入政策或将松绑的信号,则在2012年9月。
“当时,由国家保密局、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证监会等4部委组成的专家组曾赶赴中国重工调研,其间专家组高度肯定上市公司军品保密的体系、法规、环节优于未上市公司。”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此次调查后,军方对于军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态度开始转变。
2013年3月两会期间,与会代表的相关提案则将该事件逐渐明朗。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集团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祥凯,中航工业南方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彭建武建言,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力度,允许将军品总装资产装入上市公司,真正实现机制变革。
随后,该提案被批转到国防科工局。
“提案的内容比较翔实,也相当有力度。”2013年3月中旬,中国重工获悉该情况后,便开始筹划军工资产的上市议程。
“虽然此时开始规划军工资产上市,但整合步骤还是按照2011年的资产注入承诺在推进。”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2011年2月15日,公司完成第一次重大资产重组时大股东中船重工承诺,将在三年内把16家与上市公司存在潜在同业竞争情况的非军工资产企业注入上市公司。
截至2013年初,除2012年3月以转债方式注入的五家资产外,按承诺,还有十余家非军工公司资产将在2014年2月前完成资产注入,而这是整体上市计划中的第四步。
2013年4月,涉及航母建设等核心军工资产上市在政策上已有明确预期将获突破,中国重工管理层依然考虑优先注入常规资产,核心军工资产择机注入。
“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考虑到行政审批的便利性,确保能获得主管部门审批。”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上市公司和股东层面自然希望获得优质资产,从根本上提振低靡多时的股价,此时中国重工在5元左右的近期高价徘徊,但远低于2011年的增发价6.93元。
“经过与股东方沟通,中国重工决定,如果国防科工局的审批在原定第四步资产注入前获得通过,那么将以军工资产注入替代之前的第四步整体上市规划。”该知情人士表示,4月底,军工资产上市的政策审核获批,A股市场史无前例的一场资本运作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