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李茉 袁京力/文
这是一个隐秘而复杂的网络,以固废工程业务为依托,大股东及一位19岁在校大学生名下的企业隐藏于大客户背后,三年间至少为上市公司贡献了近6亿元的收入。
这就是发生在环保行业第二大市值上市公司桑德环境(39.80, 1.99, 5.26%)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桑德环境”,股票代码000826.SZ)2009年至2011年之间的故事。
桑德环境主营为固废处置工程系统集成业务(下称“固废工程”)和特定地区水务投资运营业务及环保设备业务,控股股东为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桑德集团”),持股44.84%。2003年借壳上市后,公司业务由最初的环境设备业务演变成目前的业务格局,未来将加大固废运营业务的比重。
在2008年更名为桑德环境之后,借助国家支持环保产业的东风,公司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2008-2012年,公司固废工程业务收入分别为3.43亿元、4.25亿元、6.21亿元、11.61亿元、15.72亿元,收入占比分别达到66%、62%、64%、72%、75%,短短5年增长了3.6倍;毛利率分别为39.4%、35.3%、32.9%、34.5%、35.8%,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
凭借固废工程收入的快速增长,桑德环境业绩与股价齐升,复权后的股价由2008年初的每股约9元上升至目前近40元,涨幅达3倍多。期间,公司通过增发与配股进行了两次股权融资,合计募集资金23亿元。
截至2013年6月30日,共188家机构持有桑德环境,持仓量总计4.76亿股,占其流通股本的76.24%。
然而,《证券市场周刊》调查发现,桑德环境2009-2011年固废工程收入涉嫌隐瞒关联交易,涉及金额至少达到5.91亿元,接近上市公司同期营业收入的近两成;此外,公司毛利率背离行业正常水平,应收账款剧增背后可能存在资金的体系外循环,大股东投资运营与上市公司类似的业务涉嫌同业竞争。
证券市场周刊》还实地走访了桑德环境承建的部分垃圾处理项目,有的项目鲜有垃圾运载车进出,有的项目处理车间静悄悄,桑德环境确认巨额收入的几个大型项目几乎没有经营行为,其收入的真实性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