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媒体关注 > 正文
儿童村“妈妈”难招流动性大 应聘者不能结婚生子
www.fjsen.com 2012-03-20 17:03   来源:北京晚报    我来说两句

 

一个“妈妈”的心路历程

4号家庭的“妈妈”宋丹(化名)是北京人,今年36岁。2010年12月3日,她来到儿童村工作。之前,宋丹在多家企业做过行政工作,没有自己的孩子。到了儿童村,她一下子要照顾4个素不相识的孩子。

这4个孩子的年龄差距较大,大女儿小宇今年13岁,上初二了。见到她,宋丹心里踏实许多,因为孩子文静、爱学习,很快成了“妈妈”的好帮手。其余3个都是儿子,分别是7岁的小洋、6岁的小俊、5岁的小杰。最让宋丹放心不下的是二儿子小俊。

走进4号家庭,记者立刻就感觉到浓厚的生活气息。小宇正在厨房帮着“妈妈”忙前忙后,上初中的她已懂得照顾弟弟们。

5岁的小杰被大家称为“小不点”。小家伙很天真,宋丹来了没几天,他就跟“妈妈”熟悉起来,每次回家远远地就喊:“妈妈,我回来了。”进屋之后,就绘声绘色地讲自己刚刚在外面玩的游戏。

7岁的小洋也很乖巧,做完作业了,他就会按照“妈妈”的要求去角落里拉小提琴。

“这两个孩子都来自低保家庭,从小有自己的父母关心,有一定的自控能力,照顾起来也算容易。”宋丹说。

平时生活中,孩子们取得的一点一滴进步,最让宋丹开心了。去年,大女儿小宇被评为区级三好学生,宋丹觉得特别幸福。

相比之下,更让宋丹放心不下的是二儿子小俊。这个小家伙是个孤儿,进村之前的生活经历宋丹并不清楚,但宋丹估计他心理上受到过伤害。

小俊长得蛮漂亮,瘦瘦的,有一双大眼睛,但就是不怎么爱说话,经常会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有时候他的行为宋丹也无法理解,比如会突然大叫着往外面跑。

“怎么办呢?”宋丹想来想去,决定从微笑开始。她时刻关注小俊的一举一动,总是给他一张微笑的面孔。宋丹明白,孩子虽然不说话,但他对“妈妈”的每一个眼神都是那样的敏感,一句鼓励的话就能让他奋发向上。宋丹教育小俊,不管见了谁一定要先开口叫别人,要懂得尊重别人。果然,记者昨天去家里探访时,小俊都会主动说“叔叔好”、“叔叔再见”。

同时,宋丹还努力挖掘孩子的特长,为小俊报了街舞的兴趣班,鼓励他唱歌、跳舞。小家伙有时候在家会跟着音乐节奏,扭起小屁股,同时摆动两只小手。学校老师说,小俊比以前开朗了许多。作为“妈妈”的宋丹听到这话时,心里乐开了花。

但心理疗伤肯定是漫长的,小俊很多习惯跟同龄小朋友还是不一样。有一天,小俊在桌前做作业,老师要求一页练习题5分钟就做完,可小俊注意力一直不集中,一小时才能写完一页。宋丹说了小俊几句,“我不敢批评他太厉害,说得声音高一些,他的眼神就会露出恐惧感。”宋丹也不敢使劲儿夸小俊,一夸,小家伙就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了,会跟哥哥打闹起来。

春节前,宋丹的腿骨折了,有两个月的时间没在孩子身边。腿刚好了一些,她就急匆匆地赶了回来。其余三个孩子见到“妈妈”,都特别高兴,但小俊只是瞪着大眼睛看看她,没说话。问他“想妈妈了吗”,小俊也迟疑半天。寒假里,小俊每天都睡懒觉,早晨喊了三遍,到上午10时还不起床,等他等得饭都凉了。

“怎么教育好小俊,我还在慢慢摸索,这个小家伙不像同龄的小朋友那样,会主动讨大人喜欢。有时候,他的想法我还没弄明白。”宋丹说。

在儿童村干,“妈妈”这一职业的收入是很低的,一个月工资不过2500元。而且,一年中除下60天的假期外,其余时间都得住在儿童村内,没点奉献精神的人是做不到的。作为一个北京姑娘,宋丹有车,生活条件不错,但正因为对孩子的爱,她来到了儿童村。

刚开始,宋丹的父母也不同意她来此工作。后来老人到儿童村来看了看,觉得工作环境不错,也看到宋丹和孩子们相处的情况,也就放下心来。有时候孩子们都去上学了,宋丹会开车回家看看父母。

记者悄悄问她,“你父母不催你,要一个自己亲生的孩子吗?”宋丹笑着回答:“以前催。现在过了那个劲儿了。”

也是在宋丹腿骨折的时候,小宇刚听说就哭着给她打电话,让宋丹一下子感受到了亲情。就像靳村长说的那样,理想目标是每个“妈妈”能连续工作15年,带大一代人。宋丹知道目前“妈妈”流动比较频繁,她说自己会朝村长所说的那个目标努力。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