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财经要闻 > 正文
四部门仍未公开三公经费 过半今年预算超去年
money.fjnet.cn 2011-08-05 16:4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

98个中央部门,还剩4个未公开“三公”经费(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 2011年6月14日 11:35社会关注许久的京沪高铁票价昨日终于公布——最低410元,最高1750元。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昨日宣布,京沪高铁工程建设、联调联试、运行试验、人员培训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结束,已通过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将于6月底正式开通运营。高铁与民航的“尖峰对决”已不可避免。http://url.cn/3HRX8V 更多)日报》记者盘点发现,在中央一再督促下,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底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一个月后,中央94个部门已经公布了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和2011年预算。

截至发稿时,外交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三公”经费尚未公布。

本报记者昨日致电四部门未能得到肯定答复,其中,国务院侨务办工作人员称,相关工作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开展。

从已经公布的部门来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下称“中国贸促会”)的“三公”消费占其2011年总体预算的比例较大,达到了部门财政拨款额的两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宋庆龄基金会在这一比例上也分别达到了18.5%和12.9%。

相比之下,此前被指“三公”消费总额较高的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其“三公”消费占财政拨款总额的比例位居中流,在5%左右。

占财政拨款比例盘点

从现有94个公开“三公”经费的部门来看,其中有52个部门的2011年预算多于2010年决算,超过半数。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国务院在研究有关问题时曾明确指出,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曾告诉本报记者,看哪个部门“三公”消费多,应比较其数额占财政拨款总数的比例,这样才更为合理。

由此,本报记者对94个中央部门“三公”消费占财政拨款数额的比例做了统计。

由于各部门对2010年决算情况的公布并不全面、详尽,本报记者选择了数据更为全面的2011年预算情况。

经过计算,“三公”消费花钱预算大户之一落在了中国贸促会头上。2011年,其“三公”消费预算额为5447万,而其2011年财政拨款总数为2.62亿,“三公”占据后者的两成,而因公出国(超过4000万元)又占去了“三公”消费的大头。

对此,中国贸促会的说明是,这缘于贸促会加大力量推动各种国际经贸交流、协作与国外各商协会的交流磋商机制,积极支持中国工商企业“走出去”,努力为中国工商企业赢得公平公正待遇。

而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方面,今年“三公”消费预算为1871.73万元,财政预算财政拨款数则达到10125.29万元,比例为18.5%。

宋庆龄基金会今年“三公”消费预算为399.6万元,2011年财政拨款额则为3097.6万。

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一样,宋庆龄基金会的“三公”消费大多数也预算在了公务接待上,其公务接待费预算314.2万元,占到了近八成。对此,宋庆龄基金会表示,这笔钱用于开展两岸和国际交流活动,主要为接待台湾、港澳及海外有关团组住宿、伙食、交流等费用。

此前,一些部门都因其“三公”消费预算过亿而受到关注,但若按照上述比例计算,其“三公”消费预算占财政拨款总额都为1%~2%。

其中,“三公”消费预算绝对数额较高的国家税务总局(213834.87万元,含国税系统)和海关总署(51218.43万元,含全国海关系统),其占财政拨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6%和4.7%。

而在对94个部门“三公”消费预算占财政拨款比例的不完全统计中,教育部的比例最小,约为0.04%,其次为国际自然基金委员会,铁道部则名列第三,约为0.07%。

但叶青告诉本报记者,此次公布的“三公”消费,仅为财政拨款中的部分,不少中央部委的“三公”消费并不在财政拨款中体现。

颇费周折的公开

除了直观的金额以外,各部门“姗姗来迟”的公布时点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本报记者发现,除了科技部以外,93个部门全部选择在7月份向社会公布了“三公”消费数额。

对此,新华社发文指出,单从部门数量上看,公布结果多少让人欣慰,但颇费周折的过程、难懂的数字及说明等,让人感到不少部门“欲说还羞”,离真正公开、透明还有很大距离。

2008年5月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要求,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应被列为重点公布的信息,这其中就包括“三公”经费的公开。

但在今年以前,始终未见有关部门公布“三公”经费情况。

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国务院常务会议数次对“三公”经费的公开工作作出了部署,明确要求公布中央“三公”经费总数和部门“三公”经费情况,对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内容要详细公布。

新华社上述文章直言,仅从法律施行和国务院不断的督促来看,有关部门公布“三公”经费带有很不情愿的成分。

而从公布情况看,大多数部门仅仅公布了预算、决算总数,至于费用为何产生、怎样使用等实质性情况,要么语焉不详,要么一带而过。

还有一些部门在公布的时间上下足了工夫,有的选择在下班后,有的选择在周末,更有部门把公布时间选择在深夜。

责任编辑:实习:范宁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投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