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研发占比不达标
已披露中报的创业板公司多戴着新兴产业的光环,在这些科技创新水平较高的领域,研发能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竞争基础。不过,中报数据却显示,在三费支出增加逾三成的情况下,创业板公司的研发费用却出现了同比萎缩。
数据显示,已披露中报的创业板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合计为8.0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36亿元减少了3.44%。按照国家关于高新企业的认定标准,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应不低于3%。仅以上半年数据来衡量,创业板公司整体尚未达标,研发费用占比仅为2.52%。
在披露了研发费用的公司中,年化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的公司共有61家,其中23家公司研发费用占比低于3%;年化销售收入介于5000万元至2亿元的公司有13家,其中4家公司研发费用占比低于标准(高新企业规定比例为4%)。总体来看,在不考虑未披露研发费用的公司情况下,创业板公司未能达到高新企业标准的比例达到了36.49%。
值得注意的是,研发费用支出的意愿与上市的时间呈现反向关系。在已披露中报的公司中,37家公司于2010年8月16日之前登陆创业板,已经有了超过2年的“资历”。这些公司201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支出合计为2.8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93亿元下滑了26.27%。2011年上市的60家创业板公司显得更加积极,上半年研发费用合计3.49亿元,同比增加了11.32%。阳光电源(300274)、华中数控(300161)的研发投入增加较多,同比增幅超过了一倍。
市场人士表示,创业板拥有高端技术的公司不多,由于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员投入,整体实力偏弱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较大。上市之初,随着募集资金投向的陆续实施,一些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反映为研发费用支出的增加,而在募资使用大致完成之后,上市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的意愿不强。今年以来,针对中小企业科研能力偏弱的特点,工信部等多部委提出了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开发的模式,这将有助于帮助包括创业板公司在内的企业提升自身科技创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