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报记者 江勋 见习记者 蔡俊 金耀/上海报道
“这个市场真的已经不适合散户了。”上海一位投资机构的负责人说。
与很多人一样,他对2012年8月13日那天的A股行情,感到震惊。
一位非常资深的基金经理则对理财周报记者表达了他的疑惑,“我们公募基金完全蒙在鼓里。”
他能确认的则是,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希望看到类似局面再次出现。“我都觉得好像听到这些做空机构在不断冒出芽来,有时候看到自己仓里的票不禁有些发毛。”
“黑色星期一”
8月13日,星期一。这天早晨,上市的19家券商没有任何重大公告公布。时间推回前一个周末,唯一能在券商中称得上大新闻的,只有中信证券(10.80,0.00,0.00%)(600030.SH)于周六发布的有关短期融资200亿元的公告。
“黑色星期一”里,中信证券恰恰成为风暴眼。
供职于南方一家大型券商机构服务部的宋先生,最近经手了不少融券的交易。他对“8·13”有着充足的思想准备,在他看来,暴跌发生后,很多主流投资机构——那些被刻薄之徒称之为“穿着价值投资开裆裤长大”的基金经理们——肯定会为暴跌找出各种理由。
这些理由,听上去都很有道理,比如竞争同质化、基金降低券商佣金20%、经纪业务大面积衰退、大势积弱风吹即倒等等。
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马先生,就是这样认为的。
让他感到愤怒的是,暴跌之前没有任何卖方分析师向他发出过风险提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些利空理由总是会被更多的利多逻辑打倒在地,尤其是证监会开放创新业务。
马先生曾经是宋先生的客户,他们现在有着完全不同的工作范畴,宋先生经常与江湖打交道,马先生仍然在潜心研究股票指数基金的α和β。
但在暴跌发生后,马先生还是很快做出了比较“江湖”的判断:“虽然行业基本面和大势是根源,但很明显,有人在蓄意做空,因为如果全部是趋势主导,那么中信证券就该连续跌下去,现在是大跌了一天之后不动了。”所有的交易者,都盯着龙头中信证券。下午两点左右,全市场终于在它身上找到了爆炸性的利空:传闻海外巨亏29亿。
若干年后,如果有人撰写最近几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史,一定绕不过一家网站,它著名的股吧曾一次又一次扮演事件发动机的角色。
13日下午1点50分,在东方财富(11.360,0.00,0.00%)股吧里流传出这样一条消息,“传闻中信证券海外投资巨亏29亿,今晚出公告”。随后,消息如病毒般在各大论坛蔓延,且愈演愈烈,“中信高管被带走调查”、“公司裁员减薪”、“里昂证券员工大规模流失”等各种利空消息漫天飞舞。
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在首条海外投资巨亏传闻出现后的15分钟左右,中信的股价应声下跌2.86%,创下当日区间段的最大跌幅。
在另一个网络传媒中枢。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的“新浪证券”迅速跟进,称新浪股吧的中信证券吧中有一条关于中信证券即将公告巨亏的消息:“中信证券海外投资巨亏29亿,今晚出公告。”这条消息发布时间为8月13日14点44分。
局势一发而不可收拾。
至当日收盘,七成券商股被砸出今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中信证券被1.7亿股的巨量卖单砸出9.1%的跌幅。券商股板块当天重挫7.64%,西南证券(8.55,0.00,0.00%)和光大证券(10.98,0.00,0.00%)的跌幅也达到9.55%和9.3%。除太平洋(5.83,0.00,0.00%)跌3.43%、山西证券(8.19,0.00,0.00%)停牌外,其余17家上市券商的跌幅都超过5个百分点。当日前十大跌幅榜中,西南、光大、中信、海通、国元、东北等6家券商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