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职员身份、家族实力、利用熟人信任
如此巨额的资金,邓倩娴是如何成功骗到手的?这与她的银行职员身份有很大关系。胡某说,他们每次谈事,邓倩娴都是到她在中信银行的办公室,他看到了邓倩娴所说的“过桥业务”的材料。胡某说,邓倩娴出现资金链问题时,她曾给债权人出示了一份《请示报告》,上面明确写着:“若我们到期未能偿还这笔借款本金和利息,其法律责任由我行承担。”落款为中信银行佛山分行行长文某的印章和签名、佛山分行的专用章。
为什么没有对邓倩娴怀疑过?“在银行谈的业务,由银行职员跟你谈的,还有银行的章,怎么会想到是假的?”胡某说。
记者看到一份《借款确认书及还款计划》显示,佛山分行行长文某向邓倩娴借了1.5亿元,上面也是盖了中信银行和文某的章。事发后,受害人找到中信银行求证,文某否认自己签过这样的确认书,警方最终证实这些都是邓倩娴伪造的。
受骗的债权人中,多数是邓倩娴夫妇的朋友和熟人。如蔡某的丈夫和周汉强从中学开始就是朋友,对彼此的家庭环境都很熟悉,几十年来一直都有生意和生活上的来往。周某球则是周汉强同村长大的兄弟,完某是周汉文妻子的朋友。
据悉,邓倩娴夫妇家境富裕,周汉强父亲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工程,周汉强在南海工商分局做一名普通办事员,兼做一些工程,他的弟弟周汉文也做生意。法院查封邓倩娴资产时,他们有10来套房产。
“我们自己也有一时的贪念,想着资金拿出去有收益。”蔡某的丈夫说,但更重要的还是基于对邓倩娴身份及其雄厚家底的信任,才一再地投入。
资金流向
据债权人查询的资料及邓倩娴提供给债权人的股票、债券资料,部分受害者大致勾勒出了巨额资金的去向。
1.通过其家族成员转移涉嫌诈骗资金,用于其家族工程项目、项目公司投资等。
2.购买传销网站产品。
3.购买股票。
4.支付利息。
5.提取现金用于尚未明确的用途。据债权人共同集中反馈的信息,邓倩娴曾利用债权人提取现金共计2000万-3000万元,这笔款的用途目前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