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温州中小企业税费困局调查 反弹的税费之重
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国家在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减负助力;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开始突击收税以稳收支
见习记者 蔡长春
“今年经济形势很不好。”在浙江温州的街头巷尾,随处找个做生意的店铺询问,都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
当地瓯海经济开发区内,鲜见往日繁忙奔走的载货车辆。虽然有些企业仍在不断张贴招工广告,但据知情人透露,多数都在减产,有的甚至已经停工。
“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税费压力感觉明显加重。”数位当地企业受访者都对法治周末记者作出类似的表达。
如此沉重的经济周期压力下,日前却曝出,温州某企业收到短信通知,要求提前预支增值税——政府上半年税收任务没有完成,要企业“帮个忙”。
这对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
一直以来,浙江温州都被视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前沿阵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天堂。
然而,经历了民间借贷风波的洗礼,许多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尚存,并未彻底走出困境。此时,税费压力越发凸显,让企业叫苦不迭。
“企业光景好的时候,税费方面并没有感觉太大压力,可现在这种现状,就有点喘不过气来了。”一位当地企业的财务人员张璐(化名)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如何打破中小企业税费困局,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显然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今年压力很大
“今年温州的经济形势非常不好,很多企业还没从过去资金链断裂的影响中缓过劲儿来,日子挺困难的。”张璐说。
9月23日上午,法治周末记者抵达温州永强机场,刚登上通往温州市区的出租车,热心的司机师傅就和记者聊起了当地的情况。
据这位师傅讲,资金周转、招工用地、税费压力等问题都很突出,大企业还好,有的中小企业甚至已经倒闭,可温州本来就是中小企业多,所以整个局面并不乐观。
南方的夏末依然湿热如故,温州的中小企业却正值寒冬。
当天的府东路一带略显清冷,周边一些商铺和小厂房也透着一丝破败。一些制衣小作坊的生意也清淡,对来人根本都不过问。
一位保安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种小作坊大多都已倒闭,能开工就很不错了。
第二天下午,法治周末记者来到温州市瓯海经济开发区。这个创建于1992年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迄今已历经了整整20年的风雨洗礼。
从其中一条小路走过时,一位老工作人员指着眼前的好几个垃圾回收站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原来这里是一片工厂,现在都‘搬走’了。”而对于这些企业是去别的地方发展了,还是倒闭了,他并没有明确告知。
“今年的情况很差就是了,你看看,整个工业区多冷清!以前状况好的时候,整天车水马龙的,现在可差远了。”他讲道。
的确,记者去的当天本是工作日,可一路走来,却很少见有装载货物的车辆在工业区内穿行。
随后,法治周末记者走访了工业区内一家总资产5000万元的轻工制造企业。
据该企业负责人冯总介绍:“大多数企业今年一开始就很惨淡,我们单位有些不同,1至5月经营状况相当好,订单不断;不过自从6月以来,业绩突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滑坡。感觉现在整个温州企业的经营状况都不景气,各种原材料成本都在上涨,我们压力很大。”
当被问及原因时,冯总否认了资金链断裂的说法:“那是民间借贷的事情,我们这种规模相对较大的公司可以有很多种融资渠道。今年原材料成本上涨比较大,招工困难,税费压力也是重头戏。”
“财务的说法可能更专业些。”他又为法治周末记者拨通了该公司财务主管许琳(化名)的电话。
“经济形势虽然不好,该交的税费却还是要交。”许琳解释,“企业的压力相当大。要是在光景好的年头也的确不算什么,可就当前的经营状况来说,越发觉得喘不过气。”
“以我们企业为例,我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人数相对较多。本来光发放工人工资就已经是很大一笔开支了,此外还要为每人承担800多元的社保金、房产税、教育附加费、残疾人保障金等,这样累积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此时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异常激动。
此前有报道称,在温州有企业接到税务通知,提前预支增值税,说是上半年任务没有完成,让“帮帮忙”。
法治周末记者分别向冯总和许琳进行了求证,他们均表示,以前曾听说有过,但是现在没有,自己单位也并未收到此类通知。
冯总所在的这家企业主营对外出口贸易。告别了这家企业,法治周末记者又走访了一家以内销为主的服装制造企业。
该企业赵经理表示:“经济形势相当不好,压力也相当大。据说今年又有80多家企业倒闭或老板跑路,不过这我也只是听说,没有核实。这个工业区内刚有一家老板跑路了,这我倒是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
“税费压力自然是不小,我们这个企业就是纳税大户,一年交好几百万元。”他表示,“最近各种消费都在上涨,企业确实很难做。”
“现在磨一把剪子要6块,您看怎么处理?”谈话期间,该公司一位技术人员走进办公室,向他请示。
“以前磨一把剪子只要2块钱,现在一下子就蹿到了6块,你说我们现在难不难!”赵经理对法治周末记者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