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孔瑞敏
虽然,寿险业笼罩在保费滞涨的阴影当中,“银邮系”险企却风景这边独好。
截至昨日,中国平安[0.00 0.00% 股吧 研报]、中国太保[0.00 0.00% 股吧 研报]和新华保险[0.00 0.00% 股吧 研报]均发布了前10月的保费数据,保费增长数据持续疲弱。中国平安前10月累计完成保费收入1960.9亿元,同比增长12.8%;中国太保前10月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为1387亿元,同比增长4.68%;新华保险前10月累计完成原保费收入863.8亿元,同比增长4.4%。虽然2012年还未走完,但是从已知的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来看,全年的业绩情况已经定调。
据《证券日报》保险周刊记者统计发现,在整体保费增长乏力的甚至部分公司保费负增长的情况下,“银邮系”保险公司已凭借巨大的渠道优势成为保费最大的赢家,同比增速惊人,市场份额也获得迅速抬升。其中,中邮人寿和建信人寿最具代表性。 寿险:中邮人寿、建信人寿
保费高速增长
利用今年保险业整体转型的契机,以及银行渠道的强大优势,“银邮系”保险公司迅速崛起。据本报记者统计,“银邮系”的中邮人寿和建信人寿这两家公司今年前个9月的保费收入分别达到103亿元和4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93%和589.42%,市场份额分别提升了0.46%和0.41%。其中,中邮人寿跻身保费排名前10,而建信人寿的排名也提升了9个名次。
工银安盛前三季度收23亿元保费,同比增长22.8%,年内市场份额也提升了0.12个百分点;嘉禾人寿前三季度收34.7亿元,同比增长45.8%,年内市场份额提升0.11个百分点;交银康联前三季度保费同比增长26%,达5.3亿元,市场份额微升0.02个百分点;中荷人寿前三季度保费12.6亿元,也同比增长15.81%,市场份额不变。
“银邮系”保险公司的崛起,也在印证着“硬币的另一面”。在中资寿险队列中,传统的大型保险公司市场份额正遭到“第二梯队”保险公司的步步蚕食。本报记者独家统计数据发现,今年以来,位居“第二梯队”的保险公司以及新设立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正逐步增大,而大型保险公司“阵地”已渐趋丧失。
数据显示,年内中国人寿[0.00 0.00% 股吧 研报]市场份额虽然下降了0.1%,但它仍然是市场老大,以2630.5亿元的保费收入牢牢占据1/3的江山。
平安人寿份额紧跟中国人寿,该公司今年前个9月以12.73%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着第二把交椅,且上升趋势明显,市场占有率也提升了0.28%。其与保费排名第三的新华人寿的差距也有拉大之势。
虽然新华保险、太保寿险、人保寿险、泰康人寿的市场地位年内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其份额却分别丢失了0.1%、0.29%、0.78%和0.77%。记者发现,人保寿险市场份额流失最严重,紧随其后的太平人寿和生命人寿市场份额却分别上升了0.08%和0.11%。同属“第二梯队”的华夏人寿、幸福人寿和转身中资的光大永明市场份额也均有所上升。另有新成立的中融人寿、安邦人寿、利安人寿市场份额逐步加大,正在步步蚕食大公司的市场空间。
此外,由于年内健康险需求增大,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和谐健康和昆仑健康的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
而合资寿险公司的整体市场份额也获得提升。记者了解到,今年前个9月,合资寿险公司(含外资)队列整体市场份额提升了0.247%。其中同样是“银邮系”保险公司的工银安盛,市场份额提升最快,为0.122%。据了解,工银安盛今年7月份才挂牌成立,该公司短时间内借助银行渠道的强大优势,使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超越另一家公司招商信诺,排名位居市场第6。
其次是长期占据合资寿险公司第二把交椅的中意人寿,其市场份额也提升了0.046%,其与合资寿险“老大”友邦保险[30.35 0.50%]的差距正逐步缩小。此外,中德安联、恒安标准的市场份额也分别提升了0.020%和0.036%。
友邦保险仍然位列外资寿险第一,但其失掉了0.068%的市场份额。而中英人寿、信诚人寿和华泰人寿的市场份额也分别丧失了0.017%、0.014%和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