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和“块”的艺术:架构重组现红利
“兴业这次的改革强化了条线,把分行层面的‘块’跟业务线层面的‘条’组合成矩阵式的管理体系。”
《21世纪》:兴业的事业部制改革备受业界关注,能否介绍一些目前的进展?
李仁杰:称此次改革为事业部制改革并不准确,应该称之为业务条线化改革。临近年底,兴业业务条线的改革已基本到位,将来还将继续在落实过程中不断强化、完善与健全。过去各家银行大多以分行为经营主体,而兴业这次改革强化了条线,把分行层面的“块”跟业务线层面的“条”组合成矩阵式的管理体系。
实际上,这种矩阵式管理在国外已有很多年的历史。几十年间国外银行业经历了风风雨雨,有时强调“条”,有时强调“块”,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条”和“块”之间的侧重,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中国的银行亦是如此。
过去我们太强调 “块”的作用,业务专业性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当然,“块”的优势在于其对地区情况比较熟悉,同一区域的不同条线也需要“块”来统筹。而现在我们强调“条”,一方面是建立在 “块”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原来以“块”为主的不足,强化条线管理以提升专业能力。在新的架构下,每个产品、条线、客户乃至于客户经理的核算都要推行管理会计,确保核算到位, “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确实有利于管理的精细化。
《21世纪》:兴业银行的三大条线——对公业务、零售业务与金融市场,各自推行的改革现在进展如何?
李仁杰:兴业最早推行业务条线化改革的是零售业务,去年开始推对公业务改革,今年主推金融市场改革。同时,零售业务的改革也在相应地深化。
到目前为止,这三个业务条线的改革及其相对应的风险、财务部分的调整已基本落地,后面的工作主要就是“条”、“块”之间的磨合。当然,在后续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可能还会碰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21世纪》:条线改革的同时,对于掌握客户资源的支行,兴业的定位是怎样的?
李仁杰:现时兴业分成两大类支行,一类是综合型的,比如该支行所在的城市区域很大,对公业务若全部集中在分行,在区域上不能形成全覆盖,则需要这些支行继续配备对公团队。在物理网点上这些支行仍在从事对公业务,对公业务的负责人往往还身兼支行行长一职,但对公业务的考核已与支行没有关系。
而另一类的支行则纯粹做零售业务,两大类支行的数量几乎是平分秋色。日后支行层面的业务重点将继续向零售条线倾斜。
事实证明,业务条线改革带来的成效与释放的红利比较可观,公开披露资料也显示兴业业务增长势头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