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蓝海”
“我们看中的是长期收益,特别是形成规模效应后,成本得以压缩,收益也就水涨船高。”
《21世纪》:“绿色金融”是目前银行业倡导的方向,你能否讲讲兴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前景?
李仁杰:目前“绿色金融”这块业务总量不算大,但增速非常迅猛,从2005年起“绿色信贷”的融资规模年均增速超过200%。
城镇化、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在这个进程中,包括环境承受能力、资源承受能力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将逐步浮现,只要政府重视这些因素,并将它作为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就必然会带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庞大市场。
兴业从七年前介入这片蓝海,直至今天,已在这个领域奠定了先发优势。
《21世纪》:事实上,任何战略的实施,目的就是要对银行有所贡献。你如何评价“绿色金融”给兴业带来的收益?
李仁杰:七年来,我们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在此理念指引下,从首推能效融资、碳金融,到率先承诺采纳“赤道原则”,再到设立可持续金融专营机构,兴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市场理念、社会影响、产品研发、技术规范、服务领域、组织保障等各方面均先行于业内,探索出了一条“由绿到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截至今年11月末,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累计近2000亿元,所支持的项目可实现在我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2305.54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6618.55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4.36万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1466.29万吨,年节水量25579.06万吨,项目年减排量相当于关闭了151座100兆瓦的火电站,或是北京7万辆出租车停驶45.5年。
应该说,绿色金融业务也为兴业带来了产品设计、公司治理和企业品牌等多方面的收益,具体而言,在碳排放与节能减排、水污染治理、排污权等领域,我们均可从中受益。
总而言之,绿色金融业务早年贡献度不大,但近年已凸显,其潜在市场空间非常大。我觉得中国银行业潜在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只不过要视乎大家是否能发现它、重视它、培育它。
《21世纪》:从利润贡献上来讲,绿色信贷的资产质量和收益如何?兴业从事“绿色金融”最主要的优势是什么?
李仁杰:如果是按照正常贷款的标准来看,这块贷款的质量很不错,没有一笔不良资产。下一年兴业内部在资源分配上会优先保证“绿色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比如说在贷款规模上,同样条件下优先解决这方面需求。
在这方面,兴业提供的不仅仅是融资服务,还致力于协助建立行业的环保标准,帮助贷款企业达到环境标准等一系列服务。前期兴业在培训、授课等环节的成本投入也相当大,但我们看中的是长期收益,特别是形成规模效应后,成本得以压缩,收益也就水涨船高。这就是我一直提倡的“培养差异化竞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