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财经要闻 > 正文
财政部专家:分税制运行良好不存在中央拿大头
money.fjnet.cn 2013-01-04 08:5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

分税制未导致地方财力不足

日报:从2012年的财政收入情况来看,非税收入远比税收收入的增长快,这种趋势是否会在2013年继续延续?

白景明:2012年非税收入的增长率看起来比较高,但这是不稳定的,有些非税收入是一次性的,比如资源有偿使用的费用是一次性收的。而且,现在政策已经在逐步调整,前几天又取消了3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12年就已经分批取消了上百项收费。所以非税收入不会构成财政收入的主体,也不会增长得很快。

日报:目前来看,由于减税等原因,税收收入增幅较小的情况下,地方上在非税收入项目上挖掘的动力比较足。

白景明:地方财政收入的主体还是税收,非税收入的比重并不能太高,这也不是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日报:有学者担心地方政府在增加财政收入的驱动下,会大量挖掘非税收入项目,尤其是罚没收入部分,您是否也有此担心?

白景明:我认为这种担心可以理解的,但现行制度已经锁定了地方政府不可能靠罚款过日子,这是由制度规定的,不会让乱罚款的现象大面积发生。这在制度上有约束。

日报:地方上凸显财政不足的状况和目前运行的分税制有关么?

白景明:分税制现在来看运行是良好的,充分发挥了保障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作用,而不是约束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实行分税制以后,营业税等地方税种收入增长很快,甚至高过增值税收入增长率,更不用说契税等小税种。

所以我觉得不能说地方财力不足是分税制导致的。

日报:分税制的争议一直比较大,也有学者和地方官员认为,中央拿走了大头,地方政府的权利和责任不对等,财权太小了。

白景明:这个观点不太合适。从数据来看,地方拿到的更多。2011年,财政收入中地方得到的比中央多,地方超过了50%,中央约占49%。每年都在这个比例上下,中央没有占太多。

我国实行分税制体制的时候有一个目标,中央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60%,实行分税制以后没有一年实现过,刚实行分税制的时候,最高的一年曾达到57%,之后比例就逐步降下来了。中央占比在50%~55%之间徘徊,一般是52%、53%。所以从数据来看,说中央拿了大头,这种说法并不成立。

而从支出来看,地方占大头。中央收入有2/3是转移支付下去,这也是有数据的。每年中央给地方好几万亿的转移支付加上税收返还,按2012年的预算,两笔支出一共达到4万多亿。

地方自主发债不符合制度设计

日报:那为什么地方依旧感到财力不足?

白景明:财政不足怎么理解?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满足不了履行基本事权的支出;第二种,是支出需求无法满足,这个就比较大,比如地方政府要上很多项目,没钱。

我认为,现在国内在前一个标准上,保障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财力是达到的,我们一直在推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这几年中央的转移支付力度很大,这部分转移支付弥补了地方收支缺口,在中西部省份这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地方在城市建设方面的财政不足,这种不足是永恒的,在世界各国都存在。地方的出发点当然也是对的,为了更好的发展,让公共环境、投资环境更好,保障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再提高。

日报:如何让地方能有财力去追求更高水平的城市建设?

白景明:这是地方的财政瓶颈,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解决,关键是要保障正常的经济增长,没有增长就没有税源,这是核心问题。

日报:有观点认为,应该让地方自主发债,您觉得这样做可行吗?

白景明:目前地方债发行的管理体系是合理的,中央集中管理,确定规模。我也听说过这样的意见,但我认为现行的集中管理发债方式是合理的,这和整体制度特征是吻合的。

日报:怎样理解这种吻合?

白景明:比如说,整个金融管理是集中管理。如果只有地方债是地方自己发,和整个的金融管理体制就是矛盾的,无法运转。

日报:有哪些冲突?

白景明:如果地方自主发债,债率确定谁来批?金融管理体制是相对集中的,企业债的发行由发改委批,发行股票也是一种直接融资,由证监会批。如果地方债由地方发行,规模不管,那和股票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

责任编辑:乔佳利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