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薛子进
国有企业重庆合川丝绸总厂曾经拥有数千万元资产和价值16亿元的土地,一家私营公司却能以406万元的微小代价将其尽收囊中——其间充斥的纷争、权谋和种种暗箱交易至今未能揭开,这幕后是否还有黑手?
“一个私企老板仅以400万元,就买走了重庆合川丝绸总厂价值16亿元的土地,谁相信这里面没有黑幕?”在靠近原丝绸厂的一栋简陋房子里,衣衫单薄的李年(化名)双手微微发抖,不知是因为这深冬的寒冷,还是因为无法抑制的愤怒。
作为重庆合川丝绸总厂(下称“合川丝厂”)的老职工,李年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数千名职工的权益奔走呼号。李年指着一大片在建的楼盘告诉《法人》记者,“江润-地中海岸”楼盘所占的土地原来就是合川丝厂的厂区。这个地块是私营开发商马勇在官员的帮助下,仅以406万元的低价买下来的。且不说合川丝厂的其他几千万元资产,就是这378亩土地现在的市值也高达16亿元了。
“我们不会屈服,我们一定要拿回属于职工和国家的东西。”李年说。
合川丝厂赶上全国国企破产潮
记者注意到,在合川区数十个房地产项目中,“江润-地中海岸”楼盘的确引人瞩目。该楼盘紧邻江边,背靠山地,是合川唯一拥有高层、联排叠拼洋房、山地别墅和酒店的高档商住社区,全部规划为地中海与西班牙式建筑风格,据称也是全合川房价最高的楼盘。
合川区紧邻重庆市城区,嘉陵江、涪江、渠江横贯全境,依山傍水景色优美,有规划将合川定位“重庆宜居后花园”。
“现在这个后花园却与我们毫不相干了。”据合川丝厂老职工介绍,合川丝厂建于1966年,当年工厂纯利润就高达1000多万元,产值占全合川市(当时为市)工业产值的50%以上。谁知30年后,曾经风光一时的国有企业竟走上了破产之路。
1997年7月,合川市法院裁定合川丝厂破产,重庆市丝绸进出口公司(下称“丝绸总公司”)以350万元整体收购合川丝厂,同时承担全部债权债务和接收全部职工。由于是重庆市国企收购县级市国企,合川丝厂的职工还很高兴,他们的国企身份没有变,工厂反倒“升级”了。
重组后的合川丝厂更名为重庆康润丝绸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康润丝绸”),当时在册职工2803人,其中离退休职工314人,原合川丝厂长期临时工508人。但是仅一年后,康润丝绸便全面停产,只能靠出租厂房、俱乐部等设施维持。
由于丝绸总公司拖欠银行债务,专门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重庆办事处(下称“东方资产公司”)把其告上法庭,请求将康润丝绸拍卖抵债。
经过资产评估,康润丝绸净资产股权价值846万元。2004年4月13日,重庆市高级法院裁定,康润丝绸的全部股权被作价846万元过户给东方资产公司抵偿债务,并同时委托重庆天赐拍卖有限公司进行公开拍卖。
第一次846万元的拍卖流标。
令人疑惑的是,早在法院裁定康润丝绸股权846万元抵债东方资产公司的前4天,2004年4月9日,一个不起眼的小私企——合川市园融丝绸厂却早已和东方资产公司私下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书”,以406万元的价格转让,并负责康润丝绸职工的安置、债权债务。园融丝绸厂从此也更名为康润丝绸。
资料显示,园融丝绸厂为合川市太和镇一家规模很小的私营企业,注册资金230万元,有职工80人。而康润丝绸注册资金4888万元,有职工近两千人,总资产3100万元(不含土地和土地使用权)。
一切矛盾和问题由此而起。
小私企“吞掉”国有中型企业,康润丝绸全体职工坐不住了。康润丝绸财务报表中显示:“2003年底有职工653人,下岗职工598人,退休职工472人”。职工们开始担心自己的职工安置、退休养老金、医疗保险、住房等一系列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