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网 如今,普陀山一年创造的收入超过50亿元,其中旅游经济收入超过30亿元。在“占山为王”的垄断优势下,普陀山上数家公司意欲打包冲击上市。
和舆论惊呼的“宗教上市”不同,普陀山的上市计划,严格来说并不涉及宗教资产,其融资主要目的也并不是投向岛内开发,而是瞄准整个舟山群岛新区的开发机会。
但不管在定义上如何区分,普陀山作为佛教圣地、旅游景区、当地人的居住地的三重身份难以割裂。
“身价”超过50亿的普陀山
自1979年普陀山恢复开放以来,发展迅速,体现在数字上,最直观的便是“吸金”能力。据参与普陀山上市工作的内部人员透露,如今普陀山总体收入(包括旅游收入及寺庙收入)年超50亿元。
1979年,普陀山恢复对游人开放时,普陀山管理管委会成立。当年,普陀山游客接待人数约为11万人。到了2011年,普陀山景区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次达519.67万,旅游经济收入达34.53亿元。
普陀山管委会黄主任介绍:“现在普陀山旅游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没什么大的意外的话,一年五六百万人没有问题。”
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对游客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岛内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及南海观音圣像等景点。
而伴随着普陀山景区的发展,商业化趋势显得无法回避。普陀山上市一事,将普陀山景区的商业化推向一个高潮。
面对普陀山上市引发的诸多议论,作为上市主体的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曾公开回应道:“佛教协会、各大寺院仍然属于佛协系统内部,与上市主体是两条线,佛协原来怎么运作将来还怎么运作。上市主体整合的这些公司围绕旅游服务业展开经营,关注的是为游客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普陀山管委会黄主任也向21世纪网强调:“并不是景区上市,而是景区内外的旅游企业上市,这完全是两码事情。”
计划打入上市资产包的公司包括朱家尖旅游集散中心、普陀山客车公司、普陀山客运公司、普陀山索道公司及普陀山吉祥制香厂等五家公司。其中后四家公司都位于普陀山岛内。
黄主任承认,岛内的公司的确有一定的垄断性。而岛内公司的垄断权力,正是管委会授予的。
“普陀山是国家5A级景区,需要好好保护,岛内空间也有限,不可能实行充分的市场竞争。比如客运,路只有这么窄,如果都可以来开公司,不是都堵在路上,乱套了吗?也不利于环境保护。”黄主任解释道。
另一位普陀山管委会工作人员则表示:“上市企业只是借我们普陀山的名气,而且上市并不是我们普陀山的事情,而是整个舟山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