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机二:银行股“填坑”有无内在基础
近期市场格局出现逆转,沪弱深强突变为沪强深弱,这背后的逻辑便是银行股的逐步走强以及地产股的持续补跌。众所周知,银行股因其权重过大,对沪综指起着指示性的作用。那么,近日银行股的碎步上扬,是否具备内在支撑呢?“填坑”行情又有无继续的可能?或许,三大因素将刻画银行股的短期走势。
首先,因业绩见顶担忧的加剧,银行股在大半年的时间内几乎复制了钢铁股近乎“L”型的走势,其股价及估值一低再低。从技术层面来看,该板块长时间的下跌或多或少会积累一定的超跌反弹动能。统计显示,自7月1日至25日期间,申万银行指数大跌7.32%,跑输上证综指同期4.01%的跌幅,招商银行及华夏银行期间更是大跌11%之上。
其次,从基本面来看,市场对银行股的预期也过于悲观,甚至形成了全面看空银行股的潮流。殊不知,看空银行股成为市场一致认识,意味着银行股中期的业绩下行早已悉数被投资者所预期,并且这种悲观预期也已相继被反映到股价中。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银行股确实存在纠偏的动力。
再次,在管理层持续倡导蓝筹股投资价值,并相继出台打击题材股炒作的一系列措施之后,不排除管理层会继续出台政策引导资金投资蓝筹股。近日银行股的持续走强,不排除资金低调买入的可能。
玄机三:医药股会否再吹抱团取暖风
医药股近来一直是市场分歧极大的板块。一方面,在市场频创新低之际,强势股的补跌终将展开;另一方面,近来医药股的补跌始终带有犹豫的意味,一些个股更在短暂数日的调整之后再创阶段新高。当然,医药股的再创新高,与资金的抱团取暖密不可分,问题是,抱团取暖的资金量究竟有多大,医药股的上涨会否又是孤芳自赏的结局?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当筑底过程长期化之后,任何板块都将失去独立上涨的基础,毕竟去泡沫已成为市场的主流认知。实际上,在本轮医药股的上涨行情中,龙头股已由片仔癀易帜为红日药业,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医药股的拉升更多是个股炒作所带动的跟风行为,并不具备全板块铺开的基础。
其次,就市场成交水平来看,沪市单日成交始终维持于400亿左右的水平,增量迟迟未入场。应该说,目前医药股的上涨,更多是存量资金调仓所导致的,其后续涨势缺乏资金量的配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医药股在经历了短期的拉涨之后,或许也难逃补跌的最终命运,投资者不宜盲目追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