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口红利没有了,资源红利没有了,改革红利(或制度红利)没有了,因此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是看衰的,这种观点应该说不正确的。”11月8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参加招商银行[10.18 -1.55% 股吧 研报]行长马蔚华主持的一个活动时如是说。
在厉以宁看来,所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发展优势逐渐消失的问题,问题在于有没有新的优势出现。
对于当前社会各界有关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厉以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跟我们过去依赖出口有关系的,出口如果继续不振,中国在低谷中还会继续徘徊一段时间。”
“我们希望,中国早日结束低谷状态;真正能起来,还是靠内需为主。”在厉以宁看来,内需仍然得靠增加投资,但重点在于投资结构,而不是泛泛增加投资,“这比扩大消费更现实,消费不能实行突击性消费,突击性扩大居民收入是没有好处的。”
当前一种流行观点认为,经济增长要从投资拉动转为消费带动,对此,厉以宁予以反击,“(依靠)消费带动不起来的,你要消费带动的话,经济增长率可能会掉到4%以下。你不靠投资带动行么?”
“当然,投资拉动,主要不是投资量的问题,而是选择投资结构的问题。”厉以宁补充道。
厉以宁认为,在当前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只有增量调整,没有一定的投资,经济很难起来,“经济起来,本身不是坏事,结构优化了,节能减排了,就是好事。”
从长远眼光看,在谈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问题时,厉以宁也对目前流行的中国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和制度红利即将结束的观点予以了回击。
“应该看到,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结束,就是技工时代的开始,中国的技工仍然是有优势的。”
在资源红利方面,厉以宁认为,科学技术将是未来用之不竭的资源。他更寄望于十八大即将带来的制度红利(改革红利)。
在厉以宁看来, 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其效用发挥得差不多了,“我们需要深化改革,继续改革,改革在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改革最大的好处。”
而改革就是破除枷锁。旧枷锁去掉了,新枷锁又来了,厉以宁认为新枷锁就是审批制度太多,“下一步,所谓制度红利,就是要减少审批,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做。”
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八大开幕式报告上指出,要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厉以宁有他的看法——现在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不行的;而国企改革的方向重点放在国资委身上,“国资委只管国有资本的配置,你管资本就行了,你管企业干嘛,越管越死。”
厉以宁紧接着谈到,GDP的结构比总量更重要。从2010年开始,中国GDP总量就已经超越日本,但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如日本,产品技术含量不如日本,结构还要赶上去。